避稅籌劃?
是指納稅人采用非違法手段(即表面上符合稅法條文但實質上違背立法精神的手段),利用稅法中的漏洞、空白獲取稅收利益的籌劃。納稅籌劃既不違法也不合法,與納稅人不尊重法律的偷逃稅有著本質區別。國家只能采取反避稅措施加以控制(即不斷地完善稅法,填補空白,堵塞漏洞)。?
節稅籌劃?
是指納稅人在不違背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稅法中固有的起征點、減免稅等一系列的優惠政策,通過對籌資、投資和經營等活動的巧妙安排,達到少繳稅甚至不繳稅目的的行為。?
轉嫁籌劃?
是指納稅人為了達到減輕稅負的目的,通過價格調整將稅負轉嫁給他人承擔的經濟行為。?
實現涉稅零風險?
是指納稅人賬目清楚,納稅申報正確,稅款繳納及時、足額,不會出現任何關于稅收方面的處罰,即在稅收方面沒有任何風險,或風險極小可以忽略不計的一種狀態。這種狀態的實現,雖然不能使納稅人直接獲取稅收上的好處,但卻能間接地獲取一定的經濟利益,而且這種狀態的實現,更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與規模擴大。?
途徑?
選擇低稅負方案?
即在多種納稅方案中選擇稅負低的方案,也就意味著選擇低的稅收成本;?
滯延納稅時間?
納稅期的滯延,相當于企業在滯延期內得到一筆與滯延稅款相等的政府無息貸款。?
稅收籌劃在現代企業中的實際應用
(一)籌資過程中的稅收籌劃 籌集資金是企業開展經營活動的先決條件,企業可以從多種渠道以不同方式籌集所需的資金,這就需要進行籌資決策。在籌資決策中進行稅收籌劃,有助于企業降低資金成本,優化資金結構,增加所有者收益。?
一般來講,企業進行外部資金籌措有發行股票和債券兩種形式,從不同角度看,這兩種形式各有利弊。就企業稅收籌劃來講,發行債券比發行股票更為有利。這是因為,發行債券所發生的手續費及利息支出,依照財務制度規定可以計入企業的在建工程或財務費用。?
(二)投資過程中的稅收籌劃?
稅負輕重,將對企業投資決策產生極為重大的影響。在投資決策中的稅收籌劃,主要從投資方向、投資地點、投資形式及投資伙伴的選擇等方面綜合考慮,進行優化選擇。?
例如,從投資方式來看,企業投資可分為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間接投資是指對股票或債券等金融資產的投資。稅法規定,購買國庫券取得的利息收入可免交企業所得稅,購買企業債券取得的收入需繳納所得稅,購買股票取得的股利為稅后收入不交稅,但風險較大。這就需要企業進行權衡。直接投資涉及的稅收問題更多,需面臨各種流轉稅、收益稅、財產稅和行為稅等。當企業選擇直接投資時,還要在貨幣資金和非貨幣資金等投資方式上進行比較。?
企業以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對外投資時,必須進行資產評估,被投資企業可按經評估確認的價值,確定有關資產的計稅成本。如被評估資產合理增值,投資方應確認非貨幣資產轉讓所得,并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如轉讓所得數額較大,納稅確有困難,經稅務機關批準,可在五年內分期攤入各期的應納稅所得額中。被投資方則可多列固定資產折舊費和無形資產攤銷費,減少當期應稅利潤。如評估資產減值,則投資方可確認為非貨幣資產轉讓損失,減少應稅所得額。?
(三)經營過程中的稅收籌劃?
企業財務政策是指依照國家規定所允許的成本核算方法、計算程序、費用分攤、利潤分配等一系列規定進行企業內部核算活動。通過有效的稅收籌劃,使成本、費用和利潤達到最佳值,實現減輕稅負的目的。應當注意到,企業財務政策一旦確定,不得隨意變更,故在選擇財務政策上要有前瞻性。?
1.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與稅收籌劃?
存貨計價方法不同,企業營業成本就不同,從而影響應稅利潤,進而影響所得稅。根據現行稅法規定,存貨計價可以采用先進先出法、后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和移動平均法等不同方法。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對企業納稅的影響是不同的,采用何種方法為佳,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在物價持續上漲時,應選擇后進先出法對存貨計價,這種方法符合穩健性原則的要求,可以使期末存貨成本降低,銷貨成本提高,從而減輕企業所得稅負擔,增加稅后利潤;在物價持續下降時,應選擇先進先出法來計價,可以使期末存貨價值較低,銷貨成本增加,從而減少應納稅所得,達到“節稅”目的;而在物價上下波動的情況下,宜選擇加權平均法或移動平均法,可以避免因各期利潤變動造成企業各期應稅所得上下波動而增加企業安排資金的難度。?
2.折舊方法的選擇與稅收籌劃?
由于折舊要計入產品成本或期間費用,直接關系到企業當期成本、費用的大小,利潤的高低和應納所得稅的多少,因此,折舊方法的選擇、折舊的計算就顯得尤為重要。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等,不同的折舊方法對納稅人產生不同的影響。如選擇雙倍余額遞減法或年數總和法等加速折舊法,可使得在資產使用前期提取的折舊較多,使得企業少納所得稅,起到推遲納稅時間和隱性減稅的作用。延緩納稅對于企業來說,無疑是從國家取得了一筆無息貸款,降低了企業的資金成本。?
在計算折舊時,主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固定資產原值、固定資產凈殘值和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由于新的會計制度及稅法對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和預計凈殘值沒有做出具體的規定,這樣企業便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對企業有利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來計提折舊,以此達到節稅及企業的其他理財目的。對于處于正常生產經營期且未享有稅收優惠待遇的企業來說,縮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往往可以加速固定資產成本的回收,使企業后期成本費用前移,從而獲得延期納稅的好處。?
3.費用列支的選擇與稅收籌劃?
對費用列支,稅收籌劃的指導思想是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地列支當期費用,預計可能發生的損失,減少應交所得稅和合法遞延納稅時間來獲得稅收利益。通常做法是:?
1)已發生費用及時核銷入帳,如已發生的壞帳、存貨盤虧及毀損的合理部分都應及早列作費用。?
2)能夠合理預計發生額的費用、損失,采用預提方式及時入帳,如業務招待費、公益救濟性捐贈等應準確掌握允許列支的限額,將限額以內的部分充分列支。?
3)盡可能地縮短成本費用的攤銷期,以增大前幾年的費用,遞延納稅時間,達到節稅目的。?
1、籌資避稅?
籌資避稅次要是經過一定的籌資辦法來協助企業取得最大獲利程度以及增加稅收,一般來說,籌資避稅方案普通有兩種方案,?
(1)籌資渠道(財政資金;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店鋪自我積聚;店鋪間拆借;店鋪外部集資;發行債券和股票;商業信譽、租賃等等)的選擇;?
(2)還本付息。?
2、企業組織方式轉換?
我國對外商投資企業實行稅收傾斜政策,因而由內資企業向中外合資、合作經營企業等運營形式過渡,不失為一種獲取享用更多減稅、免稅或緩稅的好方法。?
3、資產租賃?
租賃是指出租人以收取租金為條件,在契約或合同規定的期限內,將資產租借給承租人運用的一種經濟行為。從承租人來說,租賃可以防止企業購置機器設備的擔負和免遭設備陳舊過時的風險,由于租金從稅前利潤中扣減,可沖減利潤而到達避稅。?
4、銷售工夫?
一般來說,如今的產品銷售結算給方式,有一次性付清,分期付款等幾種結算方式,企業可以依據本人的實踐狀況,對支出停止延遲確認。由于征稅是在支出入賬后停止,因而可以協助企業延遲征稅的實踐。?
5、特殊行業、特殊人群?
對服務業的免稅規則:養老院、幼兒園、托兒所、殘疾人福利機構提供的養育效勞,免繳營業稅。殯葬效勞、婚姻引見等免繳營業稅。診所和醫院其他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效勞,免繳營業稅。安頓“四殘人員”占企業消費人員35%以上的民政福利企業,其運營屬于營業稅“服務業”稅目范圍內(廣告業除外)的業務,免繳營業稅。殘疾人員團體提供的勞務,免繳營業稅。對金融機構農戶小額貸款的利息收入在計算應征稅所得額時,按90%計入支出總額。?
6、優惠地域?
一般來說在城市的經濟特區,一些沿海的經濟開發區以及以及國度認定的高新技術產業區、保稅區設立的消費、運營、服務型企業和從事高新技術開發的企業,都可享用較大水平的稅收優惠。?
7、企業外部費用管理?
依據本人公司的實踐狀況進步壞賬的提取比率,增加企業外部利潤,還有企業辦公物品折舊年限等等。?
8、優惠政策?
關于國度公布的一些優惠政策,比方小微企業,高新科技技術企業等等,企業可以依據本身的狀況停止調整,以符合國家的優惠政策。?
9、雜費計入?
將企業外部的一些運營日常的水、電、房租等費用停止分攤,添加企業本身的本錢。?
10、定價轉移?
轉移定價法是企業避稅的根本辦法之一,它是指在經濟活動中有關聯的企業單方為了分攤利潤或轉移利潤而在產品交流和買賣進程中,不是依照市場公道價錢,而是依據企業間的共同利益而停止產品定價的辦法。采用這種定價辦法產品的轉讓價錢可以高于或低于市場公道價錢,以到達少征稅或不征稅的目的。?
轉移定價的避稅準繩,普通適用于稅率有差別的相關聯企業。經過轉移定價,使稅率高的企業局部利潤轉移到稅率低的企業,最終增加兩家企業的征稅總額。?
11、合理進步職工福利?
由于國度在團體員工的福利上有點一定的稅收限制,公司在本身狀況允許的狀況下, 可提升公司本身外部的員工的福利,為員工操持先關的保險,基金等等,既進步了員工福利,也增加了公司一部分的稅負。?
12、費用分攤?
企業在關于本身消費運營的本錢中的各項費用按一定的辦法攤入本錢,想辦法做到賬目均衡,在費用攤入本錢時盡可能地攤大,從而實現理想中的避稅。